sānshí

三时


拼音sān shí
注音ㄙㄢ ㄕˊ

繁体三時

三时

词语解释

三时[ sān shí ]

⒈  指春、夏、秋三季农作之时。

⒉  夏至后半个月。

⒊  早、午、晩。

⒋  印度分一年为热、雨、寒三时。

⒌  佛教谓释迦牟尼佛逝世后,佛法将经历的正法、像法和末法三大时期。一般认为正法五百年,像法一千年,末法一万年。见南朝陈慧思《立誓愿文》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指春、夏、秋三季农作之时。

《左传·桓公六年》:“洁粢丰盛,谓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。”
杜预 注:“三时,春、夏、秋。”
唐 元稹 《茅舍》诗:“我欲他郡长,三时务耕稼。”
《新唐书·刘蕡传》:“愿陛下废百事之用,以广三时之务,则播植不愆矣。”

⒉  夏至后半个月。

北周 庾信 《奉和夏日应令》诗:“五月炎蒸气,三时刻漏长。”
明 周之玙 《农圃六书·占候·五月占》:“夏至后半月为三时,头时三日,中时五日,三时七日。”

⒊  早、午、晚。

唐 高适 《燕歌行》:“杀气三时作阵云,寒声一夜传刁斗。”
明 刘若愚 《酌中志·大内规制纪略》:“各有佛堂以供香火,三时鐘磬,宛如梵宫。”
清 龚自珍 《尊隐》:“日有三时,一曰蚤时,二曰午时,三曰昏时。”

⒋  印度 分一年为热、雨、寒三时。

唐 玄奘 《大唐西域记·印度总述》:“如来 圣教,岁为三时:正月十六日至五月十五日,热时也;五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,雨时也;九月十六日至正月十五日,寒时也。”

⒌  佛教谓 释迦牟尼佛 逝世后,佛法将经历的正法、像法和末法三大时期。一般认为正法五百年,像法一千年,末法一万年。见 南朝 陈 慧思 《立誓愿文》。

唐 窥基 《大乘法苑义林章》卷六:“佛灭度后,法有三时,谓正、像、末。具行教、行、证三,名为正法;但有教、行,名为像法;有教无餘,名为末法。”

国语辞典

三时[ sān shí ]

⒈  春、夏、秋三季农作之时。

《左传·桓公六年》:「絜粢丰盛,谓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。」
《新唐书·卷一七八·刘蕡传》:「愿陛下废百事之用,以广三时之务,则播植不愆矣。」

⒉  印度一年分成寒、热、雨三个季节。

《大唐西域记·卷二》:「如来圣教,岁为三时。正月十六日至五月十五日,热时也;五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,雨时也;九月十六日至正月十五日,寒时也。」

分字解释


※ "三时"的意思解释、三时是什么意思由牛站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造句


1.我将自己种进花盆,假装是一朵花,城市巷弄阴暗,阳光终日短缺,雨水不足空气浑浊,只有在午夜三时,才能瞥见月亮默默滑过天空,我是一朵不开花的花,尚未学会绽放,就已习于凋零。

2.老人中风有规律,发生下面三时期:每天的早晨,每周的周末,每年的年底。心脑血管病人,望君慎之又慎。

3.方良女士的遗体昨天下午三时五十分从台北荣总思源楼移灵怀远堂,灵堂将设于荣总介寿堂,供各界吊唁。

4.从五更枕席上参勘心体,气未动,情未萌,才见本来面目;向三时饮食中谙练世味,浓不欣,淡不厌,方为切实工夫。

5.钟的时针指在三时半。我去厨房喝了杯水,折回床上闭上眼睛。但睡意迟迟不来。拉开窗帘,白光光的月如懂事的孤儿一般不声不响地浮在夜空。看来怎么也睡不成了。村上春树

6.从五更枕席上参勘心体,气未动,情未萌,才见本来面目;向三时饮食中谙练世味,浓不欣,淡不厌,方为切实工夫。洪应明

7.一切诸仙三时来集。赞咏旋绕礼谢瞻仰。

8.我将自己种进花盆,假装是一朵花,城市巷弄阴暗,阳光终日短缺,雨水不足空气浑浊,只有在午夜三时,才能瞥见月亮默默滑过天空,我是一朵不开花的花,尚未学会绽放,就已习于凋零。

9.一切诸天与忉利天。三时下来亦为供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