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有关疾的成语
有关疾的成语
因篇幅关系,疾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
成语 | 解释 | 出处 |
---|---|---|
疾如旋踵 | 旋踵:转动脚跟。快得就像转动一下脚跟。形容变化很快。 | 唐·冯用之《机论上》:“一得一失,易于反掌,一兴一亡,疾如旋踵,为国家者可不务乎?” |
疚心疾首 | 疚:久病,忧虑。因歉疚而内心不安。心中不安,头痛脑胀。形容十分悲痛忧愁或不安。 | 唐 崔锷《内寺伯朱夫人赵氏合袝志》:“以嗣子奉命鸡林,三岁然复,疚心疾首,亦时礼念,冥期佑助。” |
河鱼腹疾 | 指腹泻。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宣公十二年》:“河鱼腹疾,奈何?” |
忧愤成疾 | 忧愁气愤得病了。形容极其忧愤。 | 《五代史平话 晋史》:“契丹因晋主招纳吐谷浑,遣使来让(责备),晋主忧愤成疾。” |
疾风知劲草 | 只有经过猛烈大风的考验;才能知道什么样的草是强劲的。原来比喻在危急关头才显出的意志坚强;经得起考验;现在还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阶级斗争的考验;才能显出谁是坚强的革命者。劲:有力量。 | 《东观汉记 王霸传》:“颍川从我者皆逝,而子独留,始验疾风知尽草。” |
疾裘妒枕 | ||
痛心疾首 | 伤心而且头痛。形容伤心痛恨到了极点。疾首:头痛。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成公十三年》:“诸侯备闻此言,斯是用痛心疾首,昵就寡人。” |
甘心首疾 | 甘心:情愿,乐意;首:头;疾:病,引申为痛。想得头痛也心甘情愿。形容男女之间相互思念的痴情。 | 《诗经·卫风·伯兮》:“愿言思伯,甘心首疾。” |
霜露之疾 | 指因风寒而引起的疾病,指感冒。 |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公孙弘传》:“君不幸罹霜露之病,何恙不已?” |
讳疾忌医 | 讳:忌讳;疾:疾病;忌:怕。有病不肯说;又怕见医生;不愿医治。比喻掩饰缺点;不愿改正。 | 宋 周敦颐《周子通书 过》:“今人有过,不喜人规,如护疾而忌医,宁灭其身而无悟也。” |
愤世疾俗 | 见“愤世嫉俗”。 | 鲁迅《热风·随感录三十八》:“他们必定自己觉得思想见识高出庸众之上,又为庸众所不懂,所以愤世疾俗,渐渐变成厌世家,或‘国民之敌’。” |
疾首蹙额 | 疾首:头痛;蹙额:皱眉。形容厌恶、痛恨的样子。 | 先秦 孟轲《孟子 梁惠王下》:“举疾首蹙額而相告曰:‘吾王之好鼓乐,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,父子不相见,兄弟妻子离散。” |
疾风劲草 | 在猛烈的大风中,只有坚韧的草才不会被吹倒。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,才知道谁真正坚强。 | 《东观汉记 王霸传》:“颍川从我者皆逝,而子独留,始验疾风知劲草。” |
寡人之疾 | 寡人:古代君主的自称;疾:病,毛病。古代君王的通病——好色。 | 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王曰:‘寡人有疾,寡人好色。’” |
疾恶好善 | 憎恨丑恶,喜好善美。形容事非界线清楚。 | 《新唐书·王珪传》:“至激浊扬清,疾恶好善,臣于数子有一日之长。” |
疾病相扶 | 有病的互相扶助。指患难时互相关心帮助。 | 先秦 孟轲《孟子 滕文公上》:“死徙无出乡,乡田同井,出入相友,守望相助,疾病相扶持,则百姓亲睦。” |
疾风扫秋叶 | 比喻力量强大、行动迅速,象暴风扫除落叶一样。 | 宋 司马光《资治通鉴 晋孝武帝太元七年》:“以吾出晋,校其强弱之势,犹疾风之扫秋叶。” |
走笔疾书 | 走笔:笔行得很快;疾书:快速地写。形容写字熟练、快速。也形容文思敏捷,文章写起来很快。 | |
疾霆不暇掩目 | 比喻事情或动作来得突然,使人来不及防备。同“疾雷不及掩耳”。 | 《淮南子 兵略训》:“故善用兵者,见敌之虚,乘而勿假也,追而勿舍也,迫而勿去也,击其犹犹,陵其与与,疾雷不及塞耳,疾霆不暇掩目。” |
奋笔疾书 | 奋笔:提起笔来。指精神昂扬地挥笔快速书写。 | 宋 张克庄《题方汝一班师赞后》:“或隐匿未彰,而奋笔疾书;或一语之乖谬,或一行之谄曲,虽其人之骨已朽,必绳以《春秋》之法,读之使人汗出。” |
吊死问疾 | 吊祭死者,慰问病人。形容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。 | 汉 晁错《论贵粟疏》:“又私自送往迎来,吊死问疾,养孤长幼在其中。” |
纤芥之疾 | 比喻不必在意的小毛病。 | 清·黄宗羲《明夷待访录·原臣》:“苟无系于社稷之存亡,则四方之劳扰,民生之憔悴,虽有诚臣,亦以为纤芥之疾也。” |
妒贤疾能 | 见“妒贤嫉能”。 | 《新唐书·奸臣传上·李林甫》:“至林甫,[帝]曰:‘是子妒贤疾能,举无比者。’” |
无疾而终 | 没有病就死了,比喻事物未受外力干扰就自行消灭。 | 明·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第18卷:“到三十六岁,忽对人说:‘玉帝命我为江涛之神,三日后,必当赴任。’至期无疾而终。” |
疾恶如仇 | 疾:厌恶;憎恨;恶:指坏人坏事。痛恨坏人坏事像痛恨仇敌一样。 | 汉 孔融《荐祢衡表》:“忠果正直,志怀霜月,见善若惊,疾恶如仇。” |
疢如疾首 | 疢:热病;疾首:头痛。内心烦热得头痛脑胀。形容忧伤成疾或心神不宁。 | 《诗经·小雅·小弁》:“疢如疾首。” |
除疾遗类 | 遗:留下。类:种。只治表面的病,又留下了病根。比喻去患不彻底,留下祸根。 | |
积劳成疾 | 劳:劳累;疾:病。因长期过度劳累而得病。 | 明 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69回:“公孙归生,积劳成疾,卧不能起,城中食尽,饿死者居半,守者疲困,不能御敌。” |
千夫所指,无疾将死 | 指:指责。被众人所指责将没什么好下场。 | 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云翠仙》:“迨于身无襦,妇无袴,千夫所指,无疾将死,穷败之念无时不萦于心。” |
不疾不徐 | 疾:急速;徐:缓慢。不急不慢。 | 宋 黄庭坚《王纯中墓志铭》:“君调用财力,不疾不徐,劳民劝功,公私以济。” |
愤时疾俗 | 同“愤世嫉俗”。 | 《明史·姜士昌传》:“居恒愤时疾俗,欲以身挽之。” |
疾风彰劲草 | 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,才知道谁真正坚强。同“疾风知劲草”。 | 《晋书 宗室传论》:“洎高贵薨殂,则枕尸流恸;陈留就国,则拜辞陨涕。语曰‘疾风彰劲草’,献王其有焉。” |
疾风迅雷 | 形容事情的发生和发展,象暴风急雷那样猛烈而迅速。 | 西汉 戴圣《礼记 玉藻》:“君子之居恒当户,寝恒东首,若有疾风、迅雷、甚雨,则必变,虽夜必兴,衣服冠而坐。” |
一手独拍,虽疾无声 | 疾:急速,猛烈。比喻一个人或单方面的力量难以办事。 | 《韩非子·功名》:“人主之患在莫之应,故曰:一手独拍,虽疾无声。” |
不徐不疾 | 徐:慢。疾:快。不快不慢,从容自然。 | 《庄子·天道》:“不徐不疾,得之于手,而应于心。” |
疾雷不及塞耳 | 比喻事情或动作来得突然,使人来不及防备。同“疾雷不及掩耳”。 | 《淮南子 兵略训》:“故善用兵者,见敌之虚,乘而勿假也,追而勿舍也,迫而勿去也,击其犹犹,陵其与与,疾雷不及塞耳,疾霆不暇掩目。” |
疾雷不暇掩耳 | 比喻事情或动作来得突然,使人来不及防备。同“疾雷不及掩耳”。 | 晋 傅玄《傅子 阙题》:“我欲战而彼不欲战者,我鼓而进之若山崩河溢,当其冲者摧,值其锋者破,所谓疾雷不暇掩耳,则又谁御之。” |
千夫所指,无疾而死 | 指:指责。被众人所指责将没什么好下场。 | 《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5月5日电》:“语云:‘千夫所指,无疾而死’……愿诸公深思熟虑之。” |
膏肓之疾 | 指不可医治的绝症。 | 《左传·成公十年》:“在肓之上,膏之下,攻之不可,达之不及,药不至焉,不可为也。” |
眼疾手快 | 形容做事机警敏捷。 | 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四十三回:“倘或被眼疾手快的拿了送官,如之奈何?” |
疾声厉色 | 言语急促,神色严厉。形容对人发怒。 | 明 马愈《马氏日抄 胡宗伯》:“虽盛怒,未尝疾声厉色。” |
癣疥之疾 | 形容无关紧要的小毛病。也比喻容易解决的小问题或为害尚轻的小祸害。 | 战国 吕不韦《吕氏春秋 直谏》:“夫齐之于吴也,疥癣之病也。” |
疾如雷电 | 快提就像雷鸣闪电。形容形势发展很迅速。 | 汉·荀悦《汉纪·高祖纪》:“项羽用兵疾如雷电。” |
悼心疾首 | 心里伤感,头部疼痛。形容悲痛到了极点。 | 《旧唐书·田布传》:“况其临命须臾,处之不挠,载形章表,益深衷悃,问使发缄,悼心疾首。” |
手疾眼快 | 疾:快。眼到手也到;指手和眼睛的动作都很快。形容动作机灵;眼光敏捷。 | 明 吴承恩《西游记》:“原来悟空手疾眼快,正在那混乱之时……哪吒脑后,着左膊上一棒打来。” |
河鱼之疾 | 河鱼:腹疾的隐称,因鱼腐烂是从腹中开始而得名。指腹泻。 | 《左传 宣公十二年》:“河鱼腹疾,奈何?” |
疾雷不及掩耳 | 突然响起雷声,使人来不及掩耳。比喻事情或动作来得突然,使人来不及防备。 | 《六韬 军势》:“善者从而不择,巧者一决而不犹豫,故疾雷不及掩耳,卒电不及瞬目。” |
腹心之疾 | 腹心:比喻要害处;疾:疾患。比喻要害处的祸患。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哀公六年》:“除腹心之疾,而置诸股肱,何益?” |
疾首痛心 | ①伤心到时极点。②痛恨到极点。 | 《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 曹海凝墓志》:“民嗟邑主,疾首痛心。”《南史 虞寄传》:“不意将军惑于邪说,翻然异计,寄所以疾首痛心,泣尽继之以血,万全之策,窃为将军惜之。” |
行疾如飞 | 疾:急速。行进的速度非常快。 | 唐·无名氏《邺侯外传》:“于是龙輴行疾如飞,都人睹之,莫不感涕。” |
深恶痛疾 | 恶:厌恶;痛:痛恨。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。 | 先秦 孟轲《孟子 尽心下》:“斯可谓之乡愿矣” 宋 朱熹集注:“过门不入而不恨之,以其不见亲就为幸,深恶而痛绝之也。” |
含蓼问疾 | 蓼:一种苦味水草。不顾辛苦,慰问疾病。旧时比喻君主安抚军民,跟百姓同甘共苦。 | 晋 陈寿《三国志 蜀志 先主传》:“吾何忍弃去。”裴松之注引晋 习凿齿曰:“观其所以结物情者,岂徒投醪抚寒,含蓼问疾而已哉?” |
沉疴宿疾 | 疴:病;宿:长久的。指重病和老病。也比喻积久而成,为害甚大的社会弊端。 | 清·秋谨《精卫石》第五回:“美雨欧风顿起沉疴宿疾;发聋振聩造成儿女英雄。” |
大声疾呼 | 疾:急。急切地大声呼喊;以引起注意或警觉。现多指就某一问题向社会发出了强烈的呼吁。 | 唐 韩愈《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》:“行且不息,以蹈于穷饿之水火,其既危且亟矣,大其声而疾呼矣。” |
疾言厉色 | 疾:急速;厉:严厉。说话急躁;脸色严厉。常用来形容人发怒时说话的表情态度。 | 元 刘壎《隐居通议 文章四》:“平居于人无忤,睦亲族以礼,抚臧获以恩,未尝疾言厉色。” |
暴风疾雨 | 暴:急骤,猛烈;疾:迅疾。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。 | 《清史稿 灾异志三》:“三年六月初十日,定海暴风疾雨,坏各埠船,溺死兵民无数。” |
高材疾足 | 高材:才能高;疾足:迈步快。形容人才能出众,行事敏捷。 |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淮阴侯列传》:“秦失其鹿,天下共逐之,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。” |
疾风暴雨 | 疾:又快又猛;暴:突然而猛烈。形容风雨来势猛。比喻迅猛激烈的斗争。 | 《淮南子 兵略训》:“何谓隐之天?大寒甚暑,疾风暴雨,大雾冥晦,因此而为变者也。” |
恫心疾首 | 恫:疼痛。形容极端仇恨。 | 《新唐书·萧锐传》:“我是以恫心疾首,思刷厥耻。” |
心腹之疾 | 指体内致命的疾病。比喻严重的隐患。 | 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哀公十二年》:“越在我,心腹之疾也。” |